时光一扉一页地翻过,当祖国风雨兼程迎来七十华诞之际,开江县作协也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,而我也幸运地从2015年至今共享了作协这个组织带来的温暖与成果。
拥有文学梦想与文学情怀的人很多,缘分的牵引让一个又一个写作爱好者汇聚于此。曾经,为搁浅的文学梦而茫然,为如何走出孤独而苦闷,为何以抒怀而怅然,在某些心路历程的转斩点上,相遇一丝光亮,捕捉一份希望,组织的力量,是鼓励,是温润,是推动,作协始终在传、帮、带的使命里鼎力扶持,使我们这些新会员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勇气与力量,愈发地,让我感到如一盏明灯在照亮和培育着我们前行。
受林主席引荐加入作协之时,也正是我人生尚未走出困惑而犹疑许久之时,怯生生地,感觉纷杂的人生里勇气时而生出却又忽而丧失信心,感觉文学的净土曾距我相近而又难以获取拯救,其实,那都是信心不够坚定。在主席团和一些领导、前辈、好友的支持鼓励下,我从忙碌的工作之余一次次由胆怯变为主动参与作协的各类活动,以文会友的乐趣一次次激发了我开启写作提升的门匙。2017年,我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大增,写作之路开始小有所获,创作了一些散文、散文诗和诗歌近三十篇,相继在《精神文明报》、《散文诗世界》、《中国供水节水报》、《中国诗歌网》、《散文诗博览》、《西南商报》、《我是公务员》、《丽江文艺》、《群众文化》、《大巴山诗刊》、《魅力开江》、《开江作家》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上发表。身边的同事、朋友开始从另一个视角认识我,作协也通过组织各类活动,把我们带出去、也把名家请进来,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交流与学习,使我对文学的态度有了新的认识和领悟。
组织的培养和自己的坚持,不仅不会因文学活动耽误繁重的工作,反而把写作融进了工作与生活,融进了家乡的建设,融进了时代的正能量传递,写作,带给我的是工作与生活中的持续发力。2018年至今,我又相继在《精神文明报》、《龙门阵》、《企业家日报》、《共产党员》、《西南作家》、《达州日报》、《达州晚报》、《川东文学》、《中国作家在线》、《乡土文学》、《西部故人来》、《巴山文艺》、《散文诗精选》、《中原诗文》、《商洛作家》等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上发表作品。同时,在市、县组织的各类征文活动中,曾获二等奖、三等奖项。写作也辅助和提升了我的工作质量,促进了职场的综合运用,充实着我的业余生活。
通过学习和组织的培养,让我明白了创作来源于生活,可以描绘风土人情,可以寄情于风花雪月,但更应以良知和正能量来感悟生活,用心、用情创作出紧扣时代主旋律的文艺作品。我在2018年炎热的夏季参与了感动开江脱贫攻坚事迹宣传活动,多次采访了两名脱贫攻坚人物,在这个过程与经历中,脱贫路上的苦难者们所经历的磨难和对生活的热爱、执着与坚强感染着我。我的一篇稿件公开后,立刻有社会爱心人士为身残志坚的邓孝春主动捐赠,后来,《精神文明报》相继刊发了我采写的两篇文章,同时,新华网也报道了相关事迹,其中一篇还被期刊杂志《龙门阵》选载。2017年和2018年的县作协总结会议上,我被连续两年评为“优秀创作人员”,并作为创作代表在本县及达州市作协会议发言交流。
组织的关爱和前辈的扶持没有停歇,让我也不可懈怠地前行。2018年,我被推荐加入了达州市作家协会。今年,我开始筹备自己的散文集《月儿崖》,同时,受文学界前辈推荐,我已被吸收为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、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,有作品选入《2017中国诗歌网络精品工程集》、《中国当代优秀诗人选集》和一些年选读本,获朝霞诗刊赠予“新世纪诗歌奖”及“中国当代优秀诗人”称号。
一步步走来,我在自己的文学成长之路上见证了作协发挥的作用,一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从迷茫懵懂到逐渐拥有自信,借一盏明灯照前路清晰,就像一位蹒跚学步的小孩那样,拥有一双温暖而有力的双手扶持着,由此可想知,二十年来作协的丰硕成果是必然的,开江“文化县”这张名片在作协二十年来的传承中风雨未改,初心不变!衷心地希望,有更多的怀揣文学梦想的“我”,借这盏明灯,翱翔于广阔的文学天空;诚挚地祝福,开江县作协在二十周年这个里程碑刻画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,高高擎起这盏明灯,引领开江文学纵深发展,在川东点亮更加辉煌的希望之光,为祖国母亲的繁荣昌盛添砖加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