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12月,作协林主席让我预选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,说是作为奖品。我不假思索地选了林清玄的两本散文集,期待拜读并收藏这位被誉为“中国当代散文八大家”之一、连续十年“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”的作品。2019年1月24日,作协的总结会上,我满心欢喜地接过这场预约的赠书奖励仪式,竟得知林先生已于1月23日逝世的噩耗。
深夜,捧着《人间有味是清欢》这本书,读到《序》中结尾的一句:“十百千万,日益繁盛,现在送给读到这本书的有缘的读者,内心永远繁盛丰美。”落款时间为“二0一七年新春”。此刻,我掂到这本书的珍贵与厚重。缘,如林先生书里的《可以预约的雪》么?生命中的邀约,到底变是正常的,还是不变是正常的?预约一场花事,预约一场同学聚会,预约一场仪式,预约下个月,预约明年,“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,例如来生的会面,但我们如何确知,在三生石上的,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?”不管预约得近还是远,先生是真的于1月23日离开了我们,但他留下的诗意哲言,仍然指引着人们在纷杂的人世间前行。
去世的消息来得这样猝不及防,因为就在先生去世前一天上午,他的微博还在更新消息:“在穿过林间的时候,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,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,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,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。”他做到了,在充满禅意的人生中,对生死的体悟。正如他的文字,在那些最艰难的日子里,先生用写作撑起了生活,织起了梦想,用那清香如茶却智慧有力的文字创造出自己的世界。他曾在一次活动中,这样说道:“林清玄有一天一定会死,但我会保持一颗乐观的心。假如晚上会死,早上我还会在写作,我的书会和你们相伴。”此人,此生,此书,是励志而又令人感动的。想想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情境中,经历着酸甜苦辣的滋味,即使最低落的时期,也不应失去向往、失去振作的信心。
在书中,先生觉得,“生死离别”为人生大事,每个人难以逃避,又常常充满困惑,但都被他的“幸好”一一化解。人间有味是清欢,人间幸好也有离别。这“清欢”,始于先生对苏东坡的感悟,从苏东坡在颠沛流离中不改落拓旷达的性情里,从苏东坡穿着草鞋、拄着竹杖散步的轻松里,感悟出:"人间有味是清欢",感悟出"清欢"是生命的减法,舍弃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,回到最单纯的欢喜。如此经典,如此令人茅塞顿开。
是的,生命的减法,是舍与得的辩证。所以,我们不妨审视一下自己的某些执着,审视自己对物质、对精神上过度的贪欲,如果发现种种苦恼导致了自己一地鸡毛的疲惫不堪,那么就得赶紧下定决心清除杂物,清空杂念,为自己腾出明亮清爽的自由空间。舍弃家中堆积的废旧衣物、器具,清除堆积在办公室的垃圾,舍弃那些已经变质的食物、药品,甚至变质的情感,以及一些无用的人际社交,卸掉不必要的包袱和累赘。舍弃世俗的追逐与欲望,才能留下清晰而有用的所得。但凡那些分离的狗血剧,那些无止境的爱恨纠缠,那些勾心斗角的争斗,那些偏执的索求,或许都是忘记了最初的简单与美好,换之无度的贪嗔所酿,无法包容,无法破解。学做生命中的减法,学会吐故方能纳新,减去平庸,向往美好,保持单纯的初心。“清欢,永远不会失去,只要我们不俗。”“以清净心看世界,以欢喜心过生活,以平常心生情味,以柔软心除挂碍。”一颗清净心,一颗平常心,看来我们真的需要在岁月中精心打磨,把握好尺度。正如先生在《煮雪》中所提:“斯时斯地,煮雪恐怕要变成一种学问,因为要煮得恰到好处和说话时恰如其分一样,确实不易。”
先生曾提到,俗话说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”,生命里不如意的事情占了绝大部分。但是扣除了八九成的不如意,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、快乐的、欣慰的事情。如果要过快乐人生,就要常常想那一二成好事,这样就会感到庆幸、懂得珍惜,不致被八九的不如意所打倒。他把“快乐地活在当下”当成了不用张贴的座右铭,因为“失去此刻就没有下一刻,不能珍惜今生也就无法向往来生了。”有这样豁达的心,才能写出如此唯美养心的文字,他用优美而充满哲理的文字去诠释诗意的人生,不留遗憾。
而我们,纪念一位作家,品读他的文章,就是用心感悟他的见识和思想,不虑其后,不恋当今,去认识生命里的“常与变”,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,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,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。每一场预约,都是飞翔的向往。人生最美是清欢,林先生,愿你预约的来世三生石上,刻下了你不曾丢弃的精魂,在宇宙间幻化成真善美的精神力量,生生世世传播在人间。